|
 |
詳細信息 |
 |
我國小型風力發電機相關政策有硬傷 |
來源于:本站 發表時間:2013-10-8 |
|
業內通常將發電功率在10千瓦以下1千瓦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稱之為小型風力發電機,我國小型風力發電機的開發與應用始于上世紀70年代,發展到今天已經有30多年的歷程。尤其是近幾年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但隨著2012年風電寒冬的來臨,小型風力發電機行業也未能幸免。 小型風力發電機處境尷尬 記者從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了解到,2009年以來國內中小型風電市場一直呈上升趨勢,2009年國內市場銷售約5.3萬臺,2010年約8.8萬臺,比2009年增長66%;2011約10.8萬臺,比2010年增長22.7%。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11年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到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約15800多臺,出口額達到2490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7億元),出口額比2010年增加30.7%。 而到了2012年,由于國內市場蕭條,以往“送電下鄉”項目在全國邊遠無電地區和電網覆蓋不到的地區都有離網或并網建設項目,而2012年則只有內蒙古的邊遠無電地區還連續保持此類項目的發展;國家電網在2011年建設一批分布式微電網之后,到2012年也再沒有建設任務;風光互補路燈項目也有相應減少。 目前,小型風力發電機的處境尷尬,從行業角度來講,它歸屬與新能源中的風電,但是從應用領域來講卻完全和大風機發電區別于兩個領域,前者為離網型,多應用于風光互補路燈系統、城市光亮工程節電改造、無人值守的差轉臺和微波站、交通信號系統電源、交通不便的偏遠牧區、海上石油平臺、孤島海水淡化系統等生活、市政、農業、自動化建設,而大風機的應用領域單一,只是單純的發電之后并網。 有關專家認為,目前的小型風電產業的地位與大風電和光伏產業規模無法比擬,我國中小風能設備制造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規模偏小、創新能力較低,且相關產業配套程度不高、集中度差,工業化、信息化程度低,尚未形成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社會認知度也不高,在現行政策條件和市場規則下,中小型風能產業在國家新興產業中被邊緣化,無法與大型風電、光伏行業相提并論。因此,在行業中,地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十二五規劃”中的風電規劃裝機量中,裝機量不涵蓋小型風力發電機,這也是小風機發展得不到重視的原因之一。
|
|
|